戲夢巴黎

首頁  »  劇情片  »  戲夢巴黎

  

1968年5月的法國電影資料館,孿生姐弟雷奧和伊莎貝拉結識了美國學生馬休,三個人因為喜歡電影而成為好朋友。雷奧和伊莎貝拉請馬休去他們家裏作客,雷奧和伊莎貝拉的父母是大學教授,他們很喜歡馬休,所以,馬休住進了他們家裏。馬休喜歡伊莎貝拉,但他不知道他們是姐弟關係。由於大學罷課,三個人白天沒事,就在房間裏玩對台詞的遊戲,馬休喜歡科亞東,而雷奧則喜歡卓別林。實際上,雷奧和伊莎貝拉彼此相愛,但他們因姐弟關係而不能戀愛。無意間,伊莎貝拉發現馬休喜歡她,姐弟倆要求馬休與伊莎貝拉**,這是伊莎貝拉的第一次,雷奧則因此痛苦不已。父母們出門度假,三個人在客廳裏搭起帳篷,點起蠟燭,玩起了裸體主義,一段伊甸園般的日子開始了。   一天早晨,伊莎貝拉放開了煤氣管,打算與兩個男孩一起死去,這場烏托邦式的自殺被暴動者的石頭打破了,雷奧與伊莎貝拉投入到巴黎如火如荼的青年暴動中,而馬休則悄悄地離開了他們。   影片以法國1968年學運為背景,講述三名青年以情欲探索在曆史的洪流中夢想優遊的故事。主角是一個美國交換學生,他來到法國後瘋狂迷上電影,整天泡在巴黎的電影資料館,後因參加館外舉行的抗議活動而認識了一對法國兄妹,並受到邀請作為客人住在他們家,在他們的父母離家外出時大玩性愛遊戲。1968年一場轟轟烈烈的政治性學生運動在浪漫之都巴黎上演。這正是“故事發生的背景”。三個年輕人,兩男一女,在這場全世界為之震驚的**中相遇了。Theo(路易斯·加瑞爾 飾)和Isabelle(伊娃·格林 飾)是一對兄妹,而Matthew(麥克爾.皮特 飾)則是一個來自美國的學生。Matthew來到巴黎完成自己的學業,巧遇了妹妹Isabelle。兄妹的父母外出度假,於是這對兄妹邀請Matthew去他們的公寓住下。Theo熱愛電影,希望能拍一部影片,Mattew也被這個念頭吸引著。於是三人在拍影片的過程中經曆了此後再也未經曆過的關係和情感體驗。他們形成了奇特的三角組合,相互進行狂放的性行為。他們三人相互糾葛著,突破倫理障礙闖到了禁忌的伊甸園。   本片看起來有純**片的嫌疑,但其中體現的卻是三個年輕人對自身情感和性的發掘。在那樣一個年代,導演貝托魯奇賦予了年輕人某種理想主義---無政府主義,無所禁忌,無所約束,也是充滿感情的。在熾熱的性愛背後,是自身心靈世界的極致,是靈魂的自瀆,是在轟轟烈烈的曆史大背景下,在青年性愛世界裏的一次綺麗的冒險旅程。

rn


rn

影片賞析
rn  1.大導演攜新作勇創威尼斯和美國,好萊塢也要讓幾分   貝托魯奇是出生於歐洲的導演,曾因拍攝“末代皇帝”和“巴黎最後的探戈”而聲名顯赫。他曾經獲得各大電影節的眾多獎項,在國內白領階層非常有人緣。我國的影星陳衝曾經在“末代皇帝”中出演過婉蓉,也因此而受到好萊塢的關注。可見貝托魯奇作為“另類”的導演,在好萊塢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政治與性一直是他關注的兩大主題。此次的新片“夢想家”,曾參展了去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但因包含**鏡頭,隻能在美國部分城市上映。   2.男女主角新鮮出爐,演技卻不遜   男主角Michael Pitt才23歲,曾經主演過“Murder by numbers”(數字謀殺)等一些青春暴力作品。飾演哥哥的Louis Garrel也是23歲,雖剛踏入電影圈,來頭卻不小--是法國後新浪潮著名導演Phillipe Garrel的兒子。24歲長相甜美的伊娃·格林,是第一次演電影,在片中有許多比較大膽的鏡頭。   3.性愛場麵轟轟烈烈, 誘人度直逼“巴黎最後的探戈”   三十年前,“巴黎最後的探戈”由老牌影星——“教父”一片的主演——馬龍白蘭度出任男主角。露骨而銷魂的性愛,狂放而顫栗的愛情,震驚了電影界。三十年後,同樣是貝托魯奇,同樣是巴黎,愛情和性的狂放程度不減當年,主人公卻年輕了很多。 關於此次表現的是年輕人的性愛,貝托魯奇認為年輕人的世界充滿著“純真、神秘與狂妄自傲之美”,連製片人也說電影是關於“激勵他們的青春理想主義”。於是乎,劇中三個年輕人創造出了一個奇幻的性愛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當Theo在廚房煎雞蛋時Isabelle和Thattew在一旁的地板上性愛;兄妹間互相愛撫親吻超越了倫理規範;三人在浴缸中進行性行為等等。   在電影裏,貝托魯奇營造了一個小小的性愛烏托邦,而觀眾也就隨之沉溺其中了。
rn[編輯本段]幕後花絮
rn  《巴黎最後探戈》後貝托魯奇再踏雷區   備受爭議之新作《戲夢巴黎》香港再現   第2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將於4月6日開幕,雖然正式的排片表尚未刊出,但媒體已經事先探知部分將要在電影節展映的影片。今年的重頭節目包括德國大導演劉別謙(Ernst Lubitsch)與被長期埋沒的日本奇才導演清水宏(Hiroshi SHIMIZU)、去年逝世的美國實驗電影泰鬥斯坦.布拉奇治(Stan Brakhage)回顧專題等等。不過要論話題性,還數意大利名導貝納多.貝托魯奇的新作《戲夢巴黎》。   《戲夢巴黎》是貝納多.貝托魯奇2003年的最新作品,貝托魯奇最為中國觀眾熟悉的電影大概是以溥儀為題材的《末代皇帝》,隻看過那部電影的人恐怕不知道這位大師的另一麵——他1972年的作品《巴黎最後探戈》由於含有露骨的性愛場麵,在當年成為備受爭議之作並遭到了禁演的厄運。不過,這段經曆並沒有改變現年63歲的貝托魯奇的本質,在《戲夢巴黎》中,他再度踏足雷區,選擇了改編作家吉爾伯特.阿戴(Gilbert Adair)涉及同性性愛及兄妹亂倫情節的小說,影片以1968年法國學運為背景,講述亂世之中一女兩男之間的微妙而極端的關係。影片還未公映已受到各方矚目,入選今年的香港電影節後,包括《南華早報》在內的香港媒體都以大幅版麵做專題報道。   《戲夢巴黎》不但標誌著貝托魯奇寶刀未老,也是1960年代文化在今日的回響。對於貝托魯奇來說,性愛與政治都並非池中物,理想主義隨風飄蕩的1960年代空氣才是他想呈現給觀眾的珠玉。按照他本人的說法,《戲夢巴黎》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他希望將1960年代當作一麵鏡子。   在電影手法上,貝托魯奇在片中引用了大量經典影片片段,是否出於致敬心態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對電影史了解得越多,就能從《戲夢巴黎》中得到越多。換言之,在這一點上,《戲》片與塔倫蒂諾的《殺死比爾》有異曲同工之妙。    貝托魯奇:人們都覺得我罪大惡極   以1968年法國學運為背景拍一部電影的想法在貝托魯奇腦海裏徘徊許多年了。不過他強調這並非出於懷舊一類的心理,他認為《戲夢巴黎》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影片的最後一個場景,按照導演自己的說法,是故意地影射熱那亞與西雅圖的示威抗議行動。貝托魯奇想將此片作為“給當今青年的一份希望”。   “現在的情況和當年不太一樣了。1968年,大家普遍認為世界會變得越來越好,而你會成為這個進程的一部分。但今天不是這樣了,我想表達這種感受。”   熟悉貝托魯奇的人會知道,拍攝敏感露骨性愛題材對他來說並非頭一遭,1972年由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主演的《巴黎最後的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就因為出現了肛交場麵,在當年引起軒然大波,不但影片被禁,貝托魯奇本人也被剝奪了五年的民事權利並麵臨審訊,甚至白蘭度與女主角瑪麗亞.施耐德(Maria Schneider)也站在反對派一邊,當年19歲的瑪麗亞公開稱影片毀了她的一生(她最絕的一句話是針對貝托魯奇的:他教會了我永遠不要在一個大談藝術的中年男人麵前脫下衣服),白蘭度則說感到自己“被這部電影**了”。但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等著名學者則站出來支持。此片在今天已成為影史經典。   在今天,貝托魯奇回憶起這些經曆時隻是聳聳肩膀。“他們倆當年都過了二十一歲了,反正肯定有十八歲了。我和白蘭度現在是很好的朋友。不過,瑪麗亞當年可能是小了點,我想她可能不太能完整地陳述所發生的一切,所以,人們聽到的都是諸如我如何罪大惡極一類的話。”   三十多年後,在《戲夢巴黎》中,貝托魯奇似乎走回了老路,不過,或許是年齡的關係,極端的題材在電影裏是以一種更加含蓄和微妙的形式表現出來。原著小說中,三位主角馬修、席奧與伊沙貝之間的複雜微妙關係涉及兄妹亂倫與同性性愛,在電影裏,貝托魯奇將兄妹亂倫弱化成了一種發生在兄妹間的親密而未越界的情感,而同性性愛則代之以馬修與席奧相互的曖昧眼神與手勢。
rn[編輯本段]導演簡介
rn  貝納多.貝托魯奇生於意大利帕爾馬,年輕時當過詩人,22歲時改行當導演。1970年,《順從者》(The Conformist)一片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1987年的史詩片《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使他成為奧斯卡最佳導演。其他主要影片有《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巴黎最後的探戈》、《偷香》等。   貝納多.貝托魯奇,在1972年推出了《巴黎最後探戈》,在當時可以說是令人震驚的OK經典。這部由奧斯卡影帝馬龍.白蘭度主演的電影,1973年在美國上映時引起了轟動。片中大膽出位的表演,在那個還不夠開放的年代,立即引起了保守人士的猛烈批評,在許多國家遭到禁映。就藝術成就而言,《巴黎最後的探戈》是一部優秀的文藝片,並非為情色而情色。影片曾入選美國電影學院評選的“百部愛情電影”。不僅如此,影片還帶來了一股歐美情色風潮,可以說是上世紀70年代西方情色電影的開山之作。
rn[編輯本段]社會評論
rn  “《戲夢巴黎》既緊張又鬆弛,既粗礪又夢幻,既性感又傻氣,既哀傷又深刻,你可能覺得它說教,但它同時又是開放性的,所有這一切加起來,就是如假包換的貝托魯奇。”——《紐約客》   “《戲夢巴黎》是一部極度性感的、毫不掩飾地寫給1968年巴黎的舊式情書。要完全地享受該片,你就必須容忍那些做作的部分,因為這是這部令人愉快的電影的成分之一。這是貝托魯奇幾年來帶給我們的最好的電影。多部經典電影被明確地引用,這或許會令部分觀眾感到不耐煩,但這些細節強調了在那個沒有錄像帶、沒有DVD的時代裏,像席奧和伊莎貝這樣的電影狂熱者的不幸與絕望。”——Peter Bradshaw,《衛報》(英國)    “或許不具備原著小說那種伏爾泰或王爾德式的格言式指揮,但這是一部有趣的、深邃的電影,它忠實於時代,情色而不**,三位年輕演員的表演充滿了自信,且毫不做作……在眾多被引用的電影裏,我們見不到大島渚的《感官世界》與貝托魯奇本人的《巴黎最後的探戈》——原因很簡單,1968年,這兩部片還沒有拍出來,但,《戲夢巴黎》難道與這兩部片沒有相似之處嗎?三者都深入探討了在一個私密世界中發生了異變的性愛歡愉,在三部電影裏,主角在道德上與肉體上的墮落都直直指向死亡。” ——Philip French,《衛報》(英國)   片中的三位年輕主人公是懷抱著熱情與理想卻肆意縱容著情感與行為的瘋狂者。《the dreamers》這個標題相對而言更符合影片大膽近乎癲狂的主題。   如果說Michael Pitt作為影片的第一主演尚且存在著一絲理智,那麽給我留下更深刻映像的則是另兩位主角極賦幻想更為極端的思維及行為方式。片中大量的裸露場景與性愛畫麵證明了導演Bernardo Bertolucci雖然因《巴黎最後的探戈》而備受爭議,卻執著地再次向世人證明著“罪大惡極”的自己。   主人公共同愛好電影及搖滾樂,時常在寓所中模仿各類影片裏的經典場景。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三人決定打破《法外之徒》的記錄以最短時間攜手橫穿盧浮宮繼而做到了這一點。由於是分兩天看完這部電影的,因此昨晚我竟夢見自己同朋友無止境地奔跑著穿越一個個極為模糊的空間。在巴黎的寓所裏三人不斷上演著曖昧,荒誕,頹廢,異想天開的遊戲。在巴黎的街道上卻是68年學生運動時期的荒涼與動亂。   注意到對白中涉及了許多電影,音樂及政治的討論,例如基頓與卓別林,clapton與Hendrix的爭辯,竟然也包括了毛澤東思想及紅軍長征。如果看過末代皇帝的人就知道為何導演如此具有中國情結了。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舵手,毛主席萬歲字樣的海報以及毛主席頭像的燈飾在片中也多次出現。   非常喜歡Eva Green和Louis Garrel在片中飾演的角色,就像Michael Pitt說的,他倆永遠像長不大的孩子,作為孿生兄妹他們是如此相近充斥著奇思異想。徘徊兩人之間的情感既是親情又同為愛情。在互相的體溫中依附著長大的兩個純真柔弱思維卻略顯扭曲了的孩子。   在影片的末尾,兩人不受Michael Pitt阻止共同投身於學生運動。也許這才是完美的結局,孿生兄妹終於在巴黎的街道上盡情釋放著自己熱情與理想。
rn[編輯本段]電影配樂
rn  原聲碟重現60年代風潮 預計將掀起搶購熱   貝托魯奇和昆汀.塔倫蒂諾一樣,是那種對流行音樂頗有心得的導演。《巴黎最後的探戈》除了影片本身的爭議性外,另一大賣點就是由Gato Barbieri作的配樂,甚至這張原聲碟比電影本身還要出名呢。《戲夢巴黎》由於是以1960年代為背景,在音樂上也自然有所配合。除選用1960年代文化偶像吉米.亨德裏克斯(Jimi Hendrix)的一曲“Third Stone from the Sun”外,還加入了著名迷幻搖滾樂隊Grateful Dead的名曲“Dark Star”(此曲由樂隊為影片作特別剪輯,減短了長度)。此外,還有上世紀上半葉地位崇高的歌後Edith Piaf的“Non,Je Ne Regrette Rien”也被收錄(香港作家陶傑將梅豔芳比作香港的Edith Piaf)。不知是否出於致敬的心態,貝托魯奇還分別選了特呂弗(Francois Truffaut)與戈達爾(Jean-Luc Godard)兩位法國新浪潮電影先驅的三部影片(《四百擊》、《精疲力盡》與《狂人皮耶羅》)中的主題曲。看來這張原聲碟會像《殺死比爾》的原聲一樣,再度掀起搶購熱潮。

火候不足,暫停營業!

相關資源:
  • 最後的救贖
    最後的救贖
    2024-11-21
  • 南洋大寶薦:泰國篇
    南洋大寶薦:泰國篇
    2024-11-21
  • 卿本佳人1991
    卿本佳人1991
    2024-11-21
  • 一代鬼才黃霑粵語版
    一代鬼才黃霑粵語版
    2024-11-21
  • 立即購買:消費的陰謀
    立即購買:消費的陰謀
    2024-11-21
  • 房子2024
    房子2024
    2024-11-21
  • 倒數回擊
    倒數回擊
    2024-11-21
  • 出走的決心
    出走的決心
    2024-11-21
  • 一次失誤
    一次失誤
    2024-11-20
  • 最後的勇士3
    最後的勇士3
    2024-11-19